“70后”是伴隨著改革開放和中國社會體制轉型而成長起來的一代人,如今他們已成為經濟建設的主力軍和社會的中堅力量。在湘潭高新區,也有一群“70后”,在各行各業挑起了大梁,他們或是高新區曾經的建設者、或是基礎設施項目負責人、或是企業管理人員、或是創業者……他們精神抖擻,敢于擔當,用青春書寫下了華麗篇章。
聊起高新區,汪陽總是有說不完的話。 (陳旭東 攝)
汪陽:是高新區成就了我
■記者 丁玉潔 通訊員 謝宇求
連續三屆中德經濟合作大會的召開,海諾電梯等30余家中德合資企業落戶德國工業園,湘潭高新區發展進程史中不可或缺的幾筆,都少不了汪陽專業、勤勉的身影。時隔數年,盡管已調任湖南省財政廳,憶起那段奮斗史,汪陽依舊飽含深情地說,“高新區成就了我!”
汪陽出生于1973年,籍貫長沙。2001年至2004年間,他留學德國波鴻魯爾大學,攻讀碩士學位。彼時,剛組建的湘潭高新區德國工業園,正忙著招賢納士。因時任高新區財政局局長賀樹峰的引薦,高新區工管委一眼相中汪陽,并贈他一句話,“歡迎回來,條件你提,保證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圍。”
雖然不少北京、上海、長沙的單位伸出橄欖枝,2004年5月,學成歸來的汪陽徑直來到湘潭高新區報到,希望有一番作為,“這兒是一張白紙。搞對德經濟,是最好的機會。”
初來乍到,汪陽面臨的首要挑戰,是籌備當年10月召開的第一屆中德經濟合作大會。密集的資料翻譯以及對德聯系,占用了他周一到周日的全部時間,晚上10點下班是家常便飯。連續三屆中德大會辦下來,汪陽既經受住了高壓下的磨練,也積累下豐富的工作經驗與人脈資源。
那時的高新區,是何種氛圍,讓汪陽如此全身心投入?他歷數了四個“一”來回答,并說,“我很懷念當時在高新區的工作生活。”
高新區是一個做實事的地方,從上至下,想干事的人都有自己的舞臺;高新區是一個勇于創新的地方,不僅鼓勵企業技術創新,在管理體制上也勇于創新,人力資源改革走在許多機關和地市前列;高新區是一個包容的地方,勇于接納不同的意見和聲音;高新區是一個人情味很濃的地方,大家工作上互相配合,生活上互相關心。
從翻譯成長為對德招商骨干,為高新區增光添彩的汪陽,先后獲得湘潭高新區主任特別獎、湖南省優秀留學歸國人員等榮譽。
2006年下半年,德國駐華大使館的經濟參贊給汪陽寫了一封郵件,“我們有一個聯邦德國總理獎學金的項目,我認為你有資格申請。”
聯邦德國總理獎學金向來自美國、俄羅斯和中國的獎學金獲得者提供在德國從事自選科研計劃的機會。由于對德招商的突出成績,汪陽順利拿到德國政界、工商界人士的多封推薦信,成功獲得獎學金,在德國黑森州經濟部從事“德國與中國湖南省經濟合作的促進”課題研究,并成為黑森州駐湖南的經濟代表至今。2008年7月,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柏林總理府會見汪陽,希望他的課題能為中德兩國的經濟交流帶來良好的促進作用。
如今,汪陽已經離開湘潭高新區,回過頭來看,“那段時光,留給我非常美好的回憶。”隔一段時間,他會打開高新區的網站,看看園區又有哪些新項目和動向。若回到湘潭,還會找老同事敘敘舊。
對于一批批接踵而至,到高新區干事、創業的年輕人,汪陽有一言相贈:“勤奮、多做、少說,高新區鼓勵創新,倘若真有兩把刷子,在高新區就不會被埋沒。”
文豐(左)在與員工溝通交流(陳旭東 攝)
文豐:同呼吸、共命運的緣分
■記者 丁玉潔 通訊員 謝宇求
她是迅達科技集團進出口公司的總經理,她是湖南工程學院外語系的客座教授,她是10余萬高新人中的一員,她是文豐。9月28日,在迅達科技集團辦公樓,剛剛隨科技部出訪厄瓜多爾歸來的文豐與我們分享了她的成長故事。
1973年,文豐出生于湘潭一個普通家庭,前頭還有兩個哥哥。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,文豐的知性氣質中,略帶幾分硬朗。1996年,她從湖南工程學院工貿英語專業畢業,加入迅達科技集團。
起初,文豐在銷售公司做售后服務。1999年,隨著迅達科技集團躋身國家首批獲得自營進出口權的民營企業之一,這個活潑的姑娘,便成為了進出口公司經理。
從1999年的70萬美元銷售額,增長到如今的2000萬美元;從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品牌,擴張成出口8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品牌;從代工生產發展成自有品牌出口,在海外擁有600余萬迅達品牌的忠實客戶,在國外建立分公司和研發機構。迅達的外貿成長之路,正是文豐的外貿職業成長之路。
“算是同呼吸、共命運吧,見證了迅達步入健康有序的發展軌道。”歷經19年的耕耘與磨練,文豐從風華正茂的小姑娘,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掌門人。她所帶領的20人進出口團隊,在幾千家出口企業里,將迅達灶具的出口數量穩穩把持在第3把交椅。
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全球那么多的國家標準、技術壁壘,都要一一研究、攻克。“我雖是湘菜大廚,但要開發出適合全世界的口味。”長發披肩的文豐,為我們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。
多年來,以誠信、質量立身的迅達,產品品類、美譽度一直在不斷提升。隨著世界格局以及國內政策的更迭,文豐和她的團隊也需要及時調整銷售策略。
“風險、競爭、創新意識,精辟地講述了我們的現狀。”文豐認為,這與“高新創業、業創新高”的湘潭高新區,高度契合。由于身兼迅達黨委常務副書記以及工會主席,文豐與高新區很多部門打過交道,“人人身上有指標,人人身上擔擔子,他們的奮斗精神和活力令人感嘆,服務意識也越來越強。”
同時,因為居住在湘潭大道側畔,最近兩年高新區的變化可圈可點,她都看在眼里,“企業與園區,某種意義上來說,也是同呼吸、共命運。”
未來,文豐還會和她的團隊一道,繼續推廣迅達的品牌和產品走向國際,促成迅達為引領世界廚房家電和生物質能源的一家優秀民族企業。
皮湛書在湘電風能車間工作(陳旭東 攝)
皮湛書:因為熱愛 所以投入
■記者 徐美 通訊員 梁桀 張玲燕
皮湛書出生于1971年,是湘電風能生產部部長。她,齊耳的短發、平跟鞋、一身工裝,辦事雷厲風行,活脫脫的一名“女漢子”。
9月29日中午1點多,在皮湛書的辦公室,我們見到了她,此時她手機通話還沒結束,座機電話又響了起來,原來根據訂單協議,在年底前,公司需完成10臺五兆瓦永磁風力發電機組的生產,這些發電機組將全部安裝在海上,這是公司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批量承接該項目。這筆訂單的完成,不僅有利于湘電風能名聲的提高,湘潭高新區也將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重擔在肩,負責生產計劃的皮湛書要調度的事情太多太多。同事們說用“打仗般”來形容她的工作狀態一點也不為過。
算一算,皮湛書在裝備制造業摸爬滾打已有24年,該行業本是男人的“海洋”,作為一名女性,她怎么就堅持了這么久?皮湛書說,起初是受了父母的影響,1991年從湘潭電氣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,便順理成章的進了湘潭電機廠,從一名車間一線工人干起。2007年,坐落在湘潭高新區的湘電風能新廠房建好后,皮湛書在這里開始了新征程,主管生產計劃工作。
從一名一線工人到管理人員,盡管壓在皮湛書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,她卻越來越熱愛這個行業,因為熱愛,她愿意全身心投入;因為熱愛,即便壓力再大,她也從未想到過退縮;因為熱愛,她總會想方設法創新工作方法,減輕員工勞動負荷,同時為企業開源節流。
如今,皮湛書已習慣將生活模式開啟為忙碌模式,“基本上每天晚上都是十點以后下班,偶爾回去早了,就會有種無所事事的感覺,不知要干些什么好。”她說,在這條路上,她愿意繼續與湘電風能、與高新區前行,她相信更多的輝煌在等著每一個高新人去創造。
肖勛堅守在施工工地(陳旭東 攝)
肖勛:愿做個永不疲倦的開路人
■記者 徐美 通訊員 黃駿
9月29日, 在板霞路指揮部見到肖勛時,他正準備將倒計時提醒牌上的“88天”換成“87”天,這意味著離板霞路拉通的限期又近了一天。這提醒牌就如同警鐘,又如同一雙無形的推手,“推”著他前行。
這般壓力,肖勛早就習以為常了。出生于1979年的他,從20歲開始就在工地上打拼。2003年,肖勛遇到了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,那年,高新區決定建設德國工業園,放出了“招兵買馬”的消息。從朋友那聽說后,肖勛躍躍欲試,在他看來“高新區是高科技園區,發展空間巨大,對自己來說,或許是個機會。”很快,勤奮、專業的肖勛被湘潭高新科技園區開發有限公司(現為高新集團)招至旗下,主要從事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工作。
曉塘路是肖勛進入高新區后參與建設的第一條道路,“說出來你可能不會相信,到處是山,水塘,泥巴,沒有車流,沒有高樓,跟農村沒有兩樣。”肖勛回憶起了當初施工現場的場景,再來看看如今的繁華,不禁感慨:“簡直是日新月異的變化,這種發展速度可以用‘驚人’來形容。”
是的,曉塘路拉通后,濱江路、幸福路、東站北路、高新路等數十條路也被拉通,條條大道通高新,成為高新路網的真實寫照。
高新區修建的每一條路,都曾留下過肖勛的身影、汗水。閑暇之余,肖勛總喜歡帶著妻子、小孩外出散步,每每走在這些道路上時,他總會情不自禁地說,“我參與了這條路的修建,想當初這里本沒有路……”說起這些時,妻子總會笑他“臭美”,可妻子的“打擊”絲毫不減他內心爆棚的自豪感。
身在高新的這十多年里,肖勛見證了一個園區的崛起、壯大,他相信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,投資環境的不斷優化,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會相中高新這塊沃土,高新區的明天必將更美好。
戴水平在查看凈水產品(陳旭東 攝)
戴水平:與時俱進的高新人
■記者 丁玉潔 通訊員 朱思遙
戴水平,生于1970年,木匠出身。作為本地農民創業的典型之一,他在高新區板塘街道農聯村可是個名人,頗有點“牛氣”。“戴木匠”牛在哪里,與高新區結下哪些緣?9月26日,我們來到農聯村一探究竟。
雙馬、板塘街道于2010年從岳塘區劃入高新區。隨著項目建設的推進,兩個街道涌現出不少坐擁大筆征拆款的失地農民。但是,即便金山銀山,也有坐吃山空的一天。如何讓他們“富而思進”,是高新區一直致力的方向。其中最重要的一點,是扭轉失地農民的觀念,培養就業、創業意識。
在這方面,戴水平顯然走在前列。當天,我們走進戴水平的工作室,他正在筆記本電腦上搗鼓他的湘潭高新區吉美凈水器銷售中心網站。“網站頁面不太美觀,還得改。”戴水平皺著眉頭對我們說。轉眼,他又嘿嘿一笑,“在我們村,我這把年紀,會用電腦、網銀的,還真沒幾個。”
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,戴水平卻是不甘平凡的那一個。16歲起當木匠,直到30歲,他經歷了農村基建最紅火的時期。后來,汲取替人干活的經驗,他拉起一支裝修隊,又做起建材生意,完成從打工仔到老板的角色轉型。
創業難免酸甜苦辣,事隔多年,戴水平仍記得第一次到株洲進貨的情景。“剛去沒經驗,裝了一車貨后,發現自己錢帶少了,差4、5萬的貨款。我叫工人卸貨,老板卻一拍大腿,卸什么貨?打個借條就是!”
素不相識的老板,給予極度的信任,這讓他感激涕零,由此懂得做生意最重要的一點,“信譽比錢還重要!”
最近兩年,由于征收,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,難免有人沉溺于吃喝玩樂。“從高新區到街道、村,對村民創業都很重視,舉辦各種創業培訓班,引導村民創業。但有些人認為自己有錢了,沒有考慮將來的問題。”與他們不同,戴水平積極參加區里的創業培訓班,準備二次創業。
瞄準健康產業的商機,1年半前,他做起了吉美凈水器的代理。農聯村為他提供了一間工作室,并在辦理營業證照方面提供便利條件。還有5、6位村民,受他影響,加入銷售團隊。他的高新緣,緣在知遇之恩,緣在血脈之情。
“我做這一行,一方面是與時俱進;另一方面,想帶動觀念較為落后的村民一起創業。”戴水平說,如今的村部、街道,反映什么問題都能及時得到解決,這也堅定了他在高新區發展的信念。將來做大了,定當回報社會。
熱門產品:高效電機 高壓電機 低壓電機 變頻電機 防爆電機 同步電機 直流電機 電機配件 電機維修 水泵配件 電機節能改造
快速鏈接:湘電集團有限公司 湘電股份有限公司 湘電風能有限公司 湘電新能源有限公司 湘電長沙水泵廠 湘潭電機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