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“3+3”到“1+4”意味著什么?
曾佰龍
看標題,像是兩道數學加法題,但這并不是簡單的算術題,而是湘潭“十二五”到“十三五”工業產業調整的新提法。剛剛在兩會通過的《湘潭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》明確提出,“十三五”時期,湘潭將重點構建“1+4”特色產業體系,打造智能制造谷。
從“3+3”到“1+4”,表面上是數字的不同組合排列,而實際是一次脫胎換骨的工業發展路徑選擇。“3+3”產業指的是先進裝備、新能源、電子信息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,改造提升精品鋼材及深加工、汽車及零部件、食品三大傳統優勢產業。“1+4”則是指一個重大支柱產業(智能裝備制造業)和四大重點產業(汽車及零部件、食品醫藥、新一代信息技術、新材料),其中,智能裝備制造業又包括新能源裝備、海工裝備、先進礦山裝備、工業機器人。高端發展,創新發展的特點更加明顯。
回眸湘潭工業經濟發展的軌跡,一路走來,在創造了無數輝煌的同時,也經歷了無數艱辛的鍛打和淬煉。新中國成立后,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,湘潭市被國家列為中南地區重點建設城市之一。國家安排在湖南的13個全國重點建設項目,湘潭占到了5個。湘潭鋼鐵公司、湘潭電機廠、湘潭水力發電設備廠(后改名江麓機械廠)、湘錳、輕紡工業企業等一批有影響力的企業開始在湘潭茁壯成長。到上個世紀80年代,湘潭已經形成了機械工業、冶金工業、紡織工業、化學工業、建材工業、電力工業等七大產業。
進入改革開放時期,市場大潮起起落落,蕩滌整個經濟大局,作為“老工業”基地的湘潭,面對市場經濟下的優勝劣汰,開始調結構,轉方式,并開始消化一批、轉移一批、改制一批、整合一批、淘汰一批企業,逐漸甩掉了“老工業”基地的包袱。到21世紀初,新興工業開始萌芽。到“十二五”時期,新興工業已經形成了先進裝備、新能源、電子信息三大新興產業集群。
“十三五”時期,湘潭提出發展智能裝備制造產業,打造智能裝備制造谷,這是引領工業發展潮流的決策。具體該怎么去做?這需要擦亮眼睛,放眼看看世界,美國工業、德國工業顯然已經進入了4.0時代,而中國工業可能勉強說是進入了3.0時代,所以“中國制造2025”核心聚焦在“智能制造”,旨在趕上工業4.0時代。實體經濟的發展,核心的能力仍然在制造上。科技的進步使得制造方式產生了巨大的改變,智能成為了制造方式創新最大的戰場。我市的工業機器人、3D打印、智能終端、智能成套裝備已經有一定的基礎,但是發展的路還很長。
推進智能裝備制造業發展,首先要搞清楚智能制造的標準體系問題。有業內人士認為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應該符合四個標準:一是為智能制造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立項和科學管理提供依據,為產業發展提供支撐。二是有利于推動解決制造環節互聯互通、跨行業跨領域標準化問題,重點解決當前推進智能制造工作中遇到的數據集成、互聯互通等基礎“瓶頸”問題。三是明確了立足智能制造標準基礎差,行業發展不平衡等國情,充分考慮標準的適用性,要充分借鑒德國工業4.0和美國工業互聯網的相關標準化的內容,建設兼容性好、開放性強的標準體系。四是有利于建立與時俱進、持續改進的標準完善機制,智能制造新模式、新業態將不斷涌現,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將隨之進行動態調整和完善,計劃每2至3年進行一次修訂,力爭到2020年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,基本實現基礎共性標準和關鍵技術標準全覆蓋,并在制造業全領域推廣應用。筆者認為,還可以加上一條,智能制造出的產品是否有較高的市場價值和利潤率。如果智能制造出的產品成了擺設,那將是一種社會資源的嚴重浪費。
在制造業領域,“智能制造”作為《中國制造2025》中提出的新口號,已成為一項國家戰略。顯然,湘潭不想錯過這個戰略機遇,湘潭即將要打造“湘潭智造”亮麗名片,打造國內領先的智能制造谷。
熱門產品:高效電機 高壓電機 低壓電機 變頻電機 防爆電機 同步電機 直流電機 電機配件 電機維修 水泵配件 電機節能改造
快速鏈接:湘電集團有限公司 湘電股份有限公司 湘電風能有限公司 湘電新能源有限公司 湘電長沙水泵廠 湘潭電機廠